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广大校友中培育一批又一批具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于2024年设立“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以下简称“校友奖励计划”)。
9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建校123周年表彰大会。会上颁发了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度“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其中,金质奖章获得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教师马翠玲、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教师苏志川、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中学教师陈绍武;银质奖章获得者为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教师刘玉瑞、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教师朱启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红柳中学教师阿希古丽·阿卜杜热西提、河南省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李连生、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李荔萍、西藏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教师其米卓嘎、海南华侨中学教师林菁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教师谭立婷、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翟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教师缪志兴。
2024年9月,在第40个教师节暨建校122周年表彰大会上,学校正式发布校友奖励计划。该计划旨在表彰奖励长期坚守基础教育一线、特别是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校友,激励广大师生和校友争做新时代的“大国良师”。
一、系统谋划,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2023年下半年,学校便开始酝酿推出校友奖励计划。2024年2月,召开校友奖励计划工作方案调研会,通过访谈参与过2015年和2018年“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评选工作的教师,为做好校友奖励计划顶层设计和工作方案奠定基础。2024年6月,召开校友奖励计划评选办法征求意见座谈会,面向校友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2024年8月,学校印发《“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评选办法》(师校发〔2024〕62号),对奖项设置、奖励标准、参评条件、评选标准与原则、评选程序等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确保评选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根据规定,校友奖励计划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设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金质奖章每次评选人数不超过3名,每人奖励10万元;银质奖章每次评选人数不超过10名,每人奖励5万元。要求申报金质奖章的校友原则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从教满30年;申报银质奖章的校友原则上获得地市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从教满10年。
二、广泛动员,校友积极响应申报
2024年12月,北师大全平台发布2025年校友奖励计划评选公告,上线申报系统,面向校友启动候选人征集工作,得到了各地校友会和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校友会组织各地校友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桥梁作用,积极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一线教师校友申报。最终,53位校友完成申报,48位校友通过资格审核,进入评审环节。
这48位候选人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充分体现了校友奖励计划的广泛代表性。其中,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候选人达36位,占比75%;在832个脱贫县任教的候选人有16位,占比33.33%,凸显了该计划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重点倾斜。
三、严格评审,多维考察选树楷模
2025年4月至5月,学校成立校友奖励计划评审委员会,稳步推进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17人组成,包括校内专家、校友代表和校外专家。委员人选倾向于基础教育领域理论研究者或实践工作者,并特别遴选了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界代表,以确保评审视角的多元与公平。评审环节包括初评、外审、复评三个环节,综合运用通讯评审、专家评分、会议评议等多种方式,确保评选过程的科学性与公正性。5月16日,评审委员会召开复评会议,评选产生金质奖章建议人选3位、银质奖章建议人选10位,其中11位来自中西部省份,5位在脱贫县任教,任教科目覆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通用技术等多个学科。
四、实地调研,深度挖掘育人故事
2025年5月,党委学生工作部作为校友奖励计划调研访谈组组长单位,制定调研访谈工作方案,发布招募通知,面向京珠两校区招募实践队。短短十天的时间,共有137名学生组成24支团队主动报名。经过对报名学生的学科背景、实践经历、调研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和筛选,最终选拔出13支团队参与调研走访。
为确保调研访谈工作的顺利开展,6月21日,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了行前培训会,邀请强师工程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育学部、新闻传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及校团委等单位,围绕校友奖励计划访谈调研要点、人物通讯采写、人物短片拍摄、新媒体互动、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寻访调研组还为各实践队统一定制文化衫和队旗,配备了专业拍摄设备,匹配了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为实践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28日至7月11日,13支实践调研队、75名师生分赴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寻访金质、银质奖章建议人选,挖掘优秀教师校友的教书育人故事,感悟“四有”好老师精神。队员们在宁夏石嘴山,记录马翠玲老师用化学方程式点亮学生梦想;在新疆克拉玛依,聆听苏志川老师用鲜活案例引领学生探知生命奥秘;在云南昆明,见证陈绍武老师以操场为阵地,借运动传递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13支队伍与校友们深谈从教初心、挖掘育人故事,从领导同事口中了解教研贡献,听学生家长讲述暖心故事,用镜头捕捉课堂互动的精彩瞬间,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采。13支队伍最终形成调研手记和人物通讯稿26篇,共计6.8万余字,制作人物短片13部,形成详实的总结报告、完整的音视频实录和访谈记录等大量一手资料,还通过新媒体互动让“四有”好老师精神广泛传播,激励更多师生坚守教育初心,书写新时代的育人华章,将校友奖励计划打造成“行走在路上的职业信仰课”。
“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的实施,是北京师范大学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担当教师教育核心使命的又一生动实践。它通过选树、表彰一批长期扎根基层、矢志教育报国的校友楷模,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成就感与荣誉感。未来,北师大将继续推进实施校友奖励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凝聚校友力量、引领尊师重教风尚的重要品牌,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北师大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