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建校123周年表彰大会。大会在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同步设置会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常务副校长王守军,副校长孙红培,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辉,副校长康震、刘长旭、陈兴,党委副书记张雁云在京珠两校区出席大会。受表彰人员代表、学校中层干部、院(系)师生代表等参加大会。会议由王守军主持。
北京校区
珠海校区
大会宣读了获得上级有关表彰名单,颁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银质奖章与“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金质奖章、银质奖章。
颁发“四有”好老师银质奖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于2024年设立了“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系统构建面向教学、科研、思政、管理等各领域教职员工的荣誉系统,表彰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校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长期奉献、追求卓越,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24年教师节前夕,学校颁发了“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和金质奖章。2025年,按照奖励体系设置,学校评选了“四有”好老师银质奖章个人和团队。
银质奖章(教育教学奖)获得者/团队
卓越教学类:马东瑶、刘红云、李山、李森、吴娟、金蛟
卓越导师类:白军红、阴建峰、张智华、胡咏梅、夏俊卿、龚汉元
卓越育人团队类:张清华教授团队、普通化学教学团队
银质奖章(科学研究奖)获得者/团队
卓越科研类:王兆红、龙闰、何林、李兴、杨利慧、余胜泉、张立强、柳昀哲、夏星辉
卓越咨政类:张志勇
卓越科研团队类:光化学理论与机制团队
银质奖章(思想政治工作奖)获得者/团队
个人奖:任雅才、刘芳南、高超、魏炜
团队奖:乐育书院团队
银质奖章(管理服务奖)获得者/团队
个人奖:王瑶、朱玉军、杨桂明、别荣芳
团队奖:“强师工程”宣传工作团队
颁发“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金质奖章、银质奖章
长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广大教师校友扎根基础教育,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倾情付出。2024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了“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设立金质奖章、银质奖章,表彰长期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特别是长期扎根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校友,激励广大校友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金质奖章获得者
马翠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教师
苏志川 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教师
陈绍武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中学教师
“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银质奖章获得者
刘玉瑞 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教师
朱启平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教师
阿希古丽·阿卜杜热西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红柳中学教师
李连生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李荔萍 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
其米卓嘎 西藏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教师
林菁华 海南华侨中学教师
谭立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教师
翟刚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
缪志兴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教师
程建平向所有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广大教师校友致以节日问候。他指出,党中央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准则、“四个相统一”要求以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确立了新时代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北京师范大学肩负着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的双重使命,学校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持续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输送优质师资,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系统构建学校教师荣誉与表彰体系,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程建平对广大师生员工提出三点希望:要矢志教育报国,勇担强国建设使命,时刻胸怀“国之大者”,以“大先生”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战略与学校部署,持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卓越教师,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投身改革创新,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追求卓越”理念,在育人、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创造出一流的成绩,助推一流大学内涵式发展。
在大会交流环节,“四有”好老师银质奖章获奖代表、文学院教授杨利慧从“创造、育人、服务”三个维度阐释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她表示,教师如大树,既慷慨奉献自己的绿荫与氧气,同时自身也从工作中不断获得滋养、日益发展壮大,这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成就”,也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持久幸福感的根本原因。
校友奖励计划获奖代表、云南省嵩明县第一中学教师陈绍武回顾了母校老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分享了自己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边疆从教38年,深耕体教融合、培养优秀人才并投身公益的经历。他表示,将终身从事武术教学和社会服务,退休后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在全民健身的道路上再立新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北师大人的一份微薄之力。
“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张浩来自新疆昌吉,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讲述了报考“优师计划”的初心,在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中,他懂得家乡的发展需要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而教育正是凝聚这份力量的纽带。他分享了在北师大“学院+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城乡“双实践”机制下的成长收获,表示未来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续写边疆教育、民族团结的新篇章。